• 首页
  • 工种与考证
  • 全部课程
  • 文章资讯
  • 培训认证
  • VR浏览器下载
  • 分销联盟
  • 学习中心 APP下载
    扫码下载-100VRAPP
    扫码下载-技能培训APP
    扫码下载-互动科普APP
    建议意见 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

    您可以与在线客服进行沟通或者拨打客服热线获得帮助

    电话:0592-2529323    0592-5551325

    邮箱:help@onesoft.com.cn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讯 > 职教新闻 > 职业教育下一盘大棋!2019年职教20条发布周年,中国职业教育交的第一份职业教育改革成绩单

    职业教育下一盘大棋!2019年职教20条发布周年,中国职业教育交的第一份职业教育改革成绩单

    发表于:2020-04-02
    阅读:2216
    评论:0

    2019职教20条发布周年交的第一份职业教育改革成绩单

     

     

    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拥有全国最大规模职业教育的广东,也在探索与经济和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并期望打造全国最强的职业教育人才大军。

    2019年年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说:“今年,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一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及改革举措,全国职教战线奏响了波澜壮阔的改革进行曲。2020年,回望来时路,在此总结2019年职教发展的一系列大事件,一起来回顾吧!

     

     

    01.习近平: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事件: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他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不可否认,过去我国的职业教育社会关注度不高,吸引力不大。但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特别是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需要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无数的“能工巧匠”。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据统计,中国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缺口近千万人。可喜的是,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再次从最高层面表达出重视职业教育的鲜明导向。

    相信,随着发展转向高质量,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也必将越来越有针对性。无论是在社会层面实现优势资本和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对接,还是在个人层面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投身职业教育,都大有可为、必有可为!

    02.职教20条细则陆续落地,职业教育迈入“黄金时代”

    事件: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应运而生,开篇第一句话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进入新阶段。

    “职教20条”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方案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近年来屡被提及,特别是在2019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加速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其中,国务院印发的“硬核”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第一句话就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现在,伴随着相应的配套文件落地,我国打出了办好职业教育的政策“组合拳”,职业教育正步入快车道,迎来黄金发展期。

     

     

    03.双高计划:期待“双高计划”成职教发展“样板”

    事件: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双高计划”。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就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作出部署,明确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每5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12月18日,“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公布,56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高在哪里?”“项目学校和专业能否如期建成?”“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将对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满足舆论期待,高水平学校和专业要有“样板”意识。样板即范本、榜样,作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必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必须成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范,必须成为立德树人、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标杆,必须成为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标兵,必须成为在世界范围内代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探路者和排头兵。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既需要解决多年来阻碍发展的顽瘴痼疾,同时又面临着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等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项目学校必须有所担当,要在破解困局、走出困境、迎接挑战、质量发展等方面“杀出一条血路”,为其他职业学校做出“样板”,树立榜样。

     

    而且,高水平职校和专业要有领航意识。我国职业教育体量庞大,被列入建设名单的学校或专业仅仅是高职学校的代表。因此,无论是高水平学校,还是高水平专业,在树立“样板”意识的同时还要有“领航”意识。杜甫诗曰:“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高水平学校和专业不应该是“不饮啄”的孤雁,而应该成为“声念群”的领头雁。通过项目建设的示范引领,使得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从而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雁阵效应”,带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高水平职校和专业还要有创新意识。这是因为,“双高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职业教育“样板房”。显而易见,“样板房”不是原有的、大众化的、普及性的,而是代表先进理念、先进水平的新模式、新标准。这就需要项目学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探险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放宽发展视野,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敢于“从无到有”地闯,敢于“从有到优”地试,努力为教学改革、课程标准研发、教师队伍建设等创造新的经验和标准,努力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提供新的“样本”。创新意识应该贯彻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

     

    另外,“双高计划”建设名单是经过激烈竞争而产生出来的。因此,作为项目学校,应该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据悉,两部委在“双高计划”的顶层设计中提出了“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建设机制。

     

    这一建设机制其实隐含着两个重要信号:一是被列入建设名单的项目学校要迅速地从立项竞争的“兴奋点”转移到重在建设的“着力点”上来,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否则,极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与此同时,项目学校必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完成由依赖“输血”向自主“造血”的发展模式转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己任,不断完善发展机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二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也让潜心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学校和专业有机会、有可能脱颖而出。换言之,一些因名额和地域限制未能入选的优秀高职学校和专业不必气馁,未能列入建设名单绝不意味着与“高水平”无缘。

     

    从根本上说,只要坚持质量发展不松劲,坚持产教融合不变道,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任何一所高职学校、任何一个专业群就一定能够跨入“高水平”的行列。

     

    04:职业教育百万扩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时代

    事件: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2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各职业院校主动适应高职扩招新要求,全面改进人才培养全流程、各环节,做好扩招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开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根据我们参与百万扩招工作经历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百万扩招对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6个方面的新气象。

    实现了高职教育全覆盖

    职业教育应该是国民人人都享受的教育。以往,我国高职教育招生基本上以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培养对象,通过高考或综合素质评价途径获取入学资格。此次扩招主要生源对象是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4类人员,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有接受高职教育意愿的在职人员,他们获取入学资格的方式主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来实现。此举扩大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群体,涵盖了全体国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人群,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开创了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采取“学校-企业”模式,即学生入学后,高职院校按照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教学过程突出“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高职教育要求。事实上,更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往往以某种类型的工作岗位为标准,完全采取订单培养的比重较小。此次扩招的学生,大多是在岗人员,有一定工作经验。针对这类学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为“企业-学校”模式,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送教上门”的方式,依照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岗位需求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内在驱动因素,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激发了校企合作新“动能”

    传统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主动,企业被动,其主要根源是学校为社会培养通用人才,双方利益缺乏有效的结合点。此次扩招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在岗人员,他们参与高职学习,不仅是自身知识能力提升的个人需求,也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积极支持,根据员工的岗位技能要求主动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培养提供条件。校企合作的“动能”完全发生了由被动合作向主动合作的根本转变。西安思源学院与陕西通源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燃气工程专业的合作就出现了这一可喜的成就。

    激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前没有参加过工作,加上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不精准、就业岗位不确定,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学习相对比较被动。此次扩招,学生知道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明确,大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形成了学生身份和人才培养“双轨制”

    此次扩招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形成了学生身份、人才培养的“双轨制”,学生身份的“双轨制”。扩招人员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新群体,使整个学生群体出现了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并存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双轨制”即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不同学生群体,采用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和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

    完善了“双师”教师队伍新结构

    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突出实践操作能力,教育部要求加大“双师”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在“双师”教师队伍中,企业能工巧匠挂名的多,实际参与培养的少,“双师”教师队伍流于形式。此次扩招,以企业员工为学生主体的订单班,企业积极主动地选拔“能工巧匠”担任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并主动为实践教学提供设备和场地。由此,高职教育中“双师”教师队伍建设落地生根。

     

    2019年是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实施元年,同时也是高职百万扩招的第一年,“双高计划”和百万扩招为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高职教育也将由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05:三教改革: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路径探索

    事件:4月4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职教改革方案,加大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力度。她指出,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选聘、编制、管理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陈旧老化的问题,教育部将启动新一轮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在教法方面,要坚决扭转“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

    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贯穿这项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理实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一、为教师“赋能”,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上,一直存在着体制不顺、标准不清、投入不够、激励不力、路径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如缺乏职教教师的入职资格与标准;缺乏职教教师师范教育和培训基地;缺乏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的职教教师职称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条件和机制。同时,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多数教师从普通高校引进,直接从企业引进教师存在制度障碍;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和与企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相互兼职制度落实不力,等等;尤其在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政策供给端的短板。

     

    在国务院和各部委近期出台的职业教育改革文件中,就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在政策上有很多突破与创新,提出了实施职教教师专业标准和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办法;要求从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聘教师,放宽了招聘教师的学历门槛,给予特殊高技能人才绿色通道;通过加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明确教师轮训时间等落实教师在职提升计划;通过组建结构化的教师团队,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为打造“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明确了路径;提出了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的要求,等等。这些举措的落实,无疑会有力地推动职业院校师资结构的优化和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

     

    在积极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的同时,关键是为现有教师“赋能”,形成“能力本位”的教师使用、培养与评价机制。

     

    从学校层面看,为教师“赋能”,可采取建机制、搭平台、进圈子、压担子的做法。建机制,即通过建立教师职业成长阶梯和标准,建立导师引导、名师激励制度,完善技能导向与业绩导向的聘用、晋升和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国内外专业培训和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搭平台,即通过建立职教集团、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建立研发机构等,为教师搭建研究应用理论、研发实用技术的产学研实践平台,提高教师研发和实践能力,锤炼职业精神;进圈子,即用政策和机制引导专业教师进“行业圈子”“职教圈子”和“学术圈子”,使教师在“三个圈子”中磨炼成长为本专业的“专家”型人才;压担子,即把科研和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列入考核指标,鼓励教师在为行业企业服务中提高职业能力。

     

    结合国家正在推进的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应在培养高素质“双师”基础上,对专业骨干教师增加胜任“培训师”的能力要求,让教师既能在学校授课,又能攻关企业技术难题,还能在培训机构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探索按照“三师”素质要求完善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

     

    二、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是更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当前,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存在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陈旧且更新不及时、教材选用不规范等问题。更缺乏适合于线上线下结合运用的“立体式”教材。

     

    推进教材改革和创新,根本措施就是要推进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按照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或开发教材的逻辑顺序进行。需要校企共同研制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校企合作编写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和行业最新趋势的教材。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材可以编写或选用公开出版的书本教材;对专业课和实践课教材,为及时更新内容,适应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等泛在教学模式的需要,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案例和教学项目,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使专业教材能够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调整更新。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形式,教材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媒体等,既是对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也是一套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对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应把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一是通过教材建设助推教学改革,对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特色专业教材给予重点支持,使教材内容保持较高的“技术跟随度”,能够反映本专业最新知识以及新工艺、新方法、新流程、新规范和新标准;促进教材开发融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是鼓励制定校本特色教材建设标准,使教材开发源于企业生产实际、岗位需求,能够体现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及对应职业岗位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实施“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了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必须改革传统的普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大胆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广泛采用项目制、情景式教学,深化校企联合培养。

     

    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指导思想下,如何建立适合不同专业群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索。比如,财经商贸类专业对比一般工科类专业,其职业面向的岗位多是与人打交道,其职业能力要求既要有规范性,更要有创新性和灵活性,因此针对这类学生的培养,其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就要既适应技术技能培养,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根据职业教育的总体特点,需创新推行校内课堂、网上课堂和企业课堂“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校内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完成项目教学、教师答疑解惑;网上课堂传授基本知识、促进拓展学习;企业课堂完成综合技能训练,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升级网上课堂,搭建智慧学习平台,实现“三个课堂”实时连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建立师生互动、企业深度参与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在校内课堂大力推进“课堂革命”。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根据财经商贸类专业特点,在校内课堂开发了“上班式课程”,借鉴“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品牌企业工作环境中自主工作、独立学习、共同研讨,把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工作任务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难题过程中,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在职业化情境中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第二,大力开发网络课堂,建设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载体,构建课程资源丰富、内容适时更新、专业特色明显、学习管理便捷、对外开放共享的智慧学习技术体系和学习平台,平台承载移动学习、校内课堂、企业课堂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支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的实施,为每个学生构建“虚拟学习空间”,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等各种需要。

     

    第三,建立企业课堂,创新实践教学。一是推进引企入校,把企业搬进校园。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新道科技合作,开设“财务实战特训营”,引入VBSE(虚拟仿真社会)财务课程,转换教学场景,校企双师授课,教师变师傅,构建职业化氛围;与华财会计合作,共建“会计工厂”,破解会计专业学生无法完成真账实操的难题。

     

    二是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和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建设实体企业课堂,聘请企业教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满足跟岗实训、“3+2”工学交替培养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三是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冠名“商学院”或“工程师学院”等,在订单培养、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技术研发、咨询培训、教师下企业以及校企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黄金珠宝行业领军企业菜百首饰合作,建立“菜百商学院”,校企开展“五双育人”改革,即双主体育人(学校+企业)、双导师指导(教师+师傅)、双课堂教学(校内课堂+企业课堂)、双身份学习(学生+学徒)、双评价(学历证书+珠宝专业技能证书),构建了与菜百业务经营周期相适应的校内课堂与企业课程交替教学模式。

     

    四、建立适应“三教”改革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改进机制

     

    为推进“三教”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确保“三教”质量稳步提升,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改进机制。

     

    从学校整体教学体系来看,应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按照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以校本数据平台为依托,建立全覆盖、网络化的“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成果导向(OBE)的常态化监测机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化手段,对教师、教材、教法以及学业评价、毕业生就业等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结果,衡量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和完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一,创新教师评价机制。首先要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分类设岗、分类评价、分类晋升等岗位聘任与职称评聘制度;其次要制定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收入分配办法,确定学校内部各岗位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和标准,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教学一线成果显著的人才倾斜;再次,借鉴国际经验,改进教师评价办法,把评价教书育人成效与服务社会绩效结合起来,把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与参与专业建设贡献结合起来,把教学要素(学生、同行、督导、管理部门)主观满意度评价与教学过程客观工作成果评价结合起来,从而确保教师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二,建立教材选编与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与评价部门在教材建设、教材选编、教材使用与监管中的作用,改变教师在教材编写、选用中的随意性,建立常态化的教材编写、选用审核与质量评价机制、梯次有序的校本教材建设机制,以及三年一轮修订、及时动态更新的机制,提高优秀教材选用率,让规划教材、特色教材、优秀校本教材和企业最新版的工作手册、最新的实践案例教材进入高职课堂。

     

    第三,完善教法评价机制。对教法的评价与对教师的评价密不可分,应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结果导向评价与过程创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发挥教学系部和教研室的作用,注重教法研究与交流;在评价上,主要看课堂是否“有用、有趣、有效”,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潜力和优长,以学生的德技提高的程度为最终评价标准。

     

    06:1+X 证书制度试点

    事件: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目前,已有16项证书参与试点。

    1+X证书制度是指,“1”为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部指出,1+X证书制度试点是职教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意见》指出,要依托有关师资项目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师资培训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对接陆续发布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工作。从2020年起,发挥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项目的主渠道作用,将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相关培训规划中。

    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的1+X证书制度试点有关培训、研讨等,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师资培训项目的有益补充。《意见》明确,培训评价组织要坚持公益性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依法依规制订有关培训方案及收费标准,并提前公示公告,试点院校结合实际自愿参加。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教师参加收费性培训。面向院校的师资培训和考评员培训有关收费标准参考国家和地方关于教师培训的规定,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不得另立名目额外收取培训师、考评员考核认证等其他费用。严格培训师资质审核,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比例不少于40%,切实保障培训质量。

    鼓励教师积极承担证书培训任务,试点院校可将教师额外承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纳入绩效工资分配因素范围;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承担证书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

    此外,《意见》明确提出了规范考核颁证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培训评价组织应建立模拟考核平台,发布考核方案;加强证书考核成本核算,试点院校可统筹财政拨款、学费及其他事业收入等办学经费分担培训考核费用,保障试点学生至少参与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在证书颁发后7个工作日内应录入平台,提供查询、验证等服务。

    建立退出机制。《意见》强调,培训评价组织凡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将取消参与试点资格,退出试点工作:考核工作组织实施不力,在考核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考核纪律、弄虚作假的;违反有关规定进行高收费或另立名目乱收费,不按要求及时整改的;借试点工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如向学校捆绑销售仪器设备、实训软件等;不按要求及时更新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材、考核题库的;针对通过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等渠道反映集中的其他问题,不按要求及时整改的;存在其他违纪违规情况的。

    试点院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参与试点资格:推进试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连续三周不填报周报的;证书培训、考核等工作管理不严的;试点工作经费使用不规范的;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培训或考核的;存在其他违纪违规情况的。

     

     

    07:职教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民办职教边界拟扩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事件: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教育部官网公开征求意见。在原法基础上,《征求意见稿》共修订调整41条,新增15条。

    本次《征求意见稿》第二条对职业教育做出了明确界定:本法所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机关实施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同时,《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国家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实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类发展,并遵循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实施原则。

     

    而在第三条中,《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实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党的领导落实为制度规则;增加关于职业学校治理结构的规定,明确公办职业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打通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向上包括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向下融入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同时,推进中等、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可以实行弹性学制。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职业高等学校”的说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中指出,为落实类型教育的定位,用职业高等学校的概念替代高等职业学校概念。职业高等学校对应于普通高等学校,包括专科、本科层次。

     

    《征求意见稿》提出,为破解交叉管理、政出多门的突出问题,《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协调机制,规定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省级统筹;健全支持体系,规定设立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为解决职业学校“一头热”、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征求意见稿》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基本导向。在第二十一条中强化企业办学权利;新增第二十三条,确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明确条件和优惠政策。在相关条款中,还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形式,推进学徒制培养,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等全过程。

     

    为着力破解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性不足的瓶颈问题,《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设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加强专业化教师培养培训;明确职业教师应当具备实践工作经历和技能水平;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转任专业教师制度和技术技能大师制度。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营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强化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起草说明》中还特别指出,目前,技工学校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此次修订根据《实施方案》增加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经审批可以设置为职业高等学校的表述。

     

    08:本科试点:本科“职业大学”首现——15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出炉 

     

    事件:5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更名结果。12月,6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面向社会公示,6所试点学校中,有5所民办院校,一所公办院校。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本次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其后的寓意不言而喻。部分试点院校率先从专科职教跨越到本科职教,不仅拉开了职教升格的序幕,也开启了职教社会映象颠覆的时代。

     

    职业教育在时代的注视下,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逆袭和自身的再定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将彻底摆脱“二流教育”、“断头教育”的帽子,助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显而易见的是直接提高了毕业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职业本科带来的提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显现。

     

    09: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事件: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共同发布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5年内试点布局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在国家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里,职业教育路径与普通教育路径平分秋色,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了九年义务学习后,基本可以选择走两条路:继续高中-大学-研究生,走普通教育路线;还有一条,选择中专、技校-高职,走职业教育发展路线。

     

    国家对职业教育或者产教统合的重视力度有多大?基本国务院每年都会推出相关的制度和决定,可见其重视力度。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目标任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结构规模更加合理: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2016年,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产教融合改革作了顶层制度设计。

     

    《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产教融合改革由“破冰期”迈入“深水期”。

     

    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

     

    10:中职国家奖学金设立:首次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 学习成绩是“红线”

    事件: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10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从2019年起,按照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每年将有2万名中职学生可获得国家奖学金。中职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学年评审一次。根据办法,全日制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可以申请中职国家奖学金。

    通知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数等因素分配国家奖学金名额时,应当对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和以农林、地质、矿产、水利、养老、家政等专业和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人才紧缺专业为主的学校,予以适当倾斜。

     

    通知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具体负责组织中职国家奖学金申请受理、评审等工作,提出本校当年中职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在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每年10月31日前,中等职业学校将评审结果按照程序分别报送省级教育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开展评审工作,并于11月10日前将评审材料统一报送教育部。

     

    全日制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可以申请中职国家奖学金,对成绩表现有以下要求:学习成绩排名位于年级同一专业前5%(含5%)的学生可以申请中职国家奖学金。学习成绩排名位于年级同一专业排名未进入5%,但达到前30%(含30%)且在道德风尚、专业技能、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以申请中职国家奖学金,同时需要提交详细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须由学校审核后加盖学校公章。学习成绩排名未进入30%的,不具备申请资格。“表现特别突出”主要是指:

    1.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自立自强等实际行动,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2. 在职业技能竞赛或专业技能竞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优胜奖以上和入围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及国际性职业技能竞赛获前8名,在中国技能大赛等全国性或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优秀名次(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前20名、二类职业技能竞赛前15名)。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省级选拔赛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3. 在创新发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通过专家鉴定的国家专利(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4. 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集体项目应为上场的主力队员。

    5. 在重要艺术展演文艺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或同等水平比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或前三名奖励;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或同等水平全国性及国际性比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或前三名奖励,以上展演(比赛)省级遴选获得二等奖及以上或前二名奖励。集体项目应为主要演员。

    6. 获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杰出青年、五四奖章等个人表彰或荣誉称号。

    7. 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优秀作品展示展演的个人或集体项目主要创作人员。

    8. 在创业等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的。

     

    11: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引导行业、校、企积极开展学徒培养

    事件:2019年6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明确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引导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开展学徒培养。

     

    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通知明确,各地要引导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开展学徒培养,落实招生招工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双导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一系列重点任务。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规范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学生双重身份,保障学徒的合法权益。

     

    通知提出,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校企要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做好落地实施工作。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率先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

     

    此外,各地要落实双导师团队建设的重点任务。推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校企分别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和学徒指导岗位,完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办法,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

     

    总结:

    2019年是职业教育领域大刀阔斧改革的一年,是绘制波澜壮阔发展规划蓝图的一年。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职业教育法也迎来首次大修,从立法和政策层面,将职业教育定性为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连续出台了多项重磅文件和政策,每一项政策都为职业教育的腾飞插上翅膀,为职业教育的扬帆远航保驾护航。

    诚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如何激活自身活力,是每一个职业教育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对职业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素材来源网络:招生办、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前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投稿)

     

    排版|李婷

    审核|杨美玲

    ©全媒体中心

    以上就是100唯尔(100vr.com)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职业教育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职业教育下一盘大棋!2019年职教20条发布周年,中国职业教育交的第一份职业教育改革成绩单知识,对于职业教育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职教新闻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592-5551325,邮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收藏

    赞一个

    踩一下

    换一批

    职业教育课程推荐

    模具虚拟培训系统

    模具制造技术

    109666人学过

    ¥99/月

    机械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85582人学过

    ¥99/月

    机械结构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52021人学过

    ¥99/月

    电气控制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37088人学过

    ¥99/月

    加工仿真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93967人学过

    ¥99/月

    职教新闻客服中心

    王老师

    立即交谈

    林老师

    立即交谈
    更多>>

    推荐阅读

    100VR精品课程推荐

    评价

    0
    发表评论

    0/500字

    更多>>

    最新文章

    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面部署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门文件,《意见》旨在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意见》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们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意见》要求,要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按照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及教材,同时将教辅书纳入监管体系。强化实验教学,并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提供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弥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各校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在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项目中提高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比例,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 《意见》强调,要用好社会大课堂。统筹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向学生开放所属的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引领科学教育发展。引导高科技工农企业开展“自信自立技术产品体验”活动。推动中央主要媒体所属新媒体平台开设科学教育专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激励中小学生树立科技报国远大志向。 《意见》要求,要做好相关改革衔接。严格竞赛活动管理,指导各竞赛组织方在竞赛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参赛学生家国情怀;突出集体主义教育,为参赛学生未来从事有组织科研打牢思想基础。明确“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项目在选拔、培育、使用上的各自侧重点,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培养效率。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坚持素养立意,强化实验考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鼓励本科阶段开设《科学技术史》选修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科学教育相关领域研究的支持。设立一批试点区校、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及时宣传工作进展和成果,积极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郑州市拟出台元宇宙产业方案:设100亿基金 鼓励企业上市

    为加快构建郑州特色元宇宙产业生态体系,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带动全市数字经济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5月24日,郑州发改委网站发布《郑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和《郑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发展目标方面,《方案》显示,到2025年,元宇宙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形成元宇宙产业高效带动实体经济深度转型的良好局面。元宇宙技术支撑能力全面增强,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建成2个以上高水平元宇宙产业园区、3个以上元宇宙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引进培育“100+”元宇宙领先企业,培育“3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50+”典型应用场景。力争经过三年努力,把郑州市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元宇宙创新之城、产业之城、融合应用之城。 《方案》提出,升级改造元宇宙核心基础设施。提升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发展水平,为工业元宇宙、教育元宇宙、文旅元宇宙、数字孪生城市等提供超算服务。优化边缘计算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型数据中心改造为边缘算力设施,为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提供高质量服务。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加快5G独立组网建设,实现重点场景5G网络连续覆盖。支持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持续扩容,争取建设国家级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为元宇宙应用提供高性能网络支撑。 其中还提出,培育“元宇宙+商场+电商”生态链,建设创新空间、创新载体,探索元宇宙直播电商新模式,打造共享科创商场。支持重点百货商场打造虚拟试穿、AR导购、虚拟主播带货等消费新场景。鼓励运用虚拟现实、虚拟数字人等技术发展虚拟品牌代言、虚拟直播带货、虚拟购物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全球“元宇宙+购物之都”。推动元宇宙技术在农村电商中的应用,打造农产品购物新模式。到2025年,累计打造5个典型应用场景。 在发展支持方面,《若干政策》显示,对整建制迁入郑州和在郑落地区域总部的元宇宙领域头部企业、重大科研平台,给予最高2亿元启动资金支持,并提供“拎包入住”“拎包办公”支持。 《若干政策》还提出,郑州市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元宇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联合部委、省财政部门及社会投资机构,建成500亿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郑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鼓励元宇宙企业上市,对于主板上市企业,给予2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来源:央广网

    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文件 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

    近日从财政部获悉,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此次下达金额为402574万元,加上提前下达的2723166万元,共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3125740万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 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职业教育投入工作,优化教育支出结构,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健全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筹集更多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要充分发挥省级统筹作用,注重提高投入效益,突出支持重点,资金分配向边远、民族、脱贫地区以及主要经济带等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倾斜,向国家或地方急需特需专业倾斜,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通知明确,提升计划资金重点支持各地落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推进职业学校提质培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等师资培养培训,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等。 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中央财政继续分类分档予以奖补支持。具体标准是:高水平学校(A档)每所5000万元、高水平学校(B档)每所2500万元、高水平学校(C档)每所1000万元;高水平专业群(A档)每所1000万元、高水平专业群(B档)每所700万元、高水平专业群(C档)每所400万元。各地要切实加大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支持力度,督促学校按照任务书要求,全面推进和完成建设任务。 通知强调,各地省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提升计划资金使用管理,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使用进度,强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沉淀闲置。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申请及分配预算、调整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来源:中国教育报

    工信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建设试点的通知

    5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公开征集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建设试点的通知,首批拟征集30所有基础、有意愿、有能力、有特色的院校参与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能推广、有示范的经验做法。 以下是通知全文: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等决策部署,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拟依托“网络安全技术与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联合院校搭建网络安全产教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网络安全教育资源协同整合,推动网络安全“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国家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现面向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公开征集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目标 围绕国家网络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指引,构建网络安全领域的产教融合示范性共同体,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网络安全人才。首批拟征集30所有基础、有意愿、有能力、有特色的院校参与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能推广、有示范的经验做法。 二、建设任务 重点围绕院校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核心资源汇聚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现实需求,通过升级与建设网络安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网络安全人才供需平台和专家智库平台等,将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协会的网络安全专家与产教融合资源向院校进行汇聚和赋能,多方携手联合打造出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的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样本,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三、建设要求 (一)院校在自愿的前提下,结合本校网络安全专业群特色和发展规划需求进行建设申报。 (二)申报院校需充分理解建设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的意义、目标和建设内容并为中心建设和试点工作提供充分的组织、资金、场地、资源保障。 四、申报流程 (一)方案申报。请符合条件的院校按要求认真填写申报书,并于2023年7月20日前提交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请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版(加盖公章)邮寄至指定地址。 (二)审核论证。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院校的方案和建设能力进行内容审查、现场调研,专家组结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审,通过遴选的院校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网站进行公示。 (三)确定试点。通过建设验收的院校,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签署联合共建协议,试点建设周期为2年。 (四)重点支持。首批共建院校,将纳入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生态体系,进行产学研创资源对接,对产教融合合作成果进行重点宣传推广。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邹声远 010-86229586转6202 13810878949 郭建超 010-68200382 15110140952 电子邮箱:guojianchao@miit.gov.cn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8号楼6层610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 2023年5月17日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

    教育部职成司发布关于委托开展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职业学校(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工程推进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决定委托有关职业学校牵头开展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聚焦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面向行业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优秀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推动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首批试点工作围绕先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技术人才新要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等6个重点领域,分别委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开展。 二、重点任务 牵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该领域高水平职业学校、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组建顶尖团队,整体谋划、一体设计、统筹推进该领域高职专科专业课程改革。各领域重点建设10门左右一流专业核心课程,配套建设10种左右优质教材和5项左右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并在改革过程中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团队。首批试点工作计划于2023年7月启动,2024年底完成并推广应用。 (一)组建顶尖工作团队。在各领域由牵头学校和10所左右参与学校作为试点实施单位(参与学校原则上需为该领域专业“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组建包含本领域知名专家、业界精英、教研专家和优秀教师等的工作团队开展试点工作;组建包含两院院士、大国工匠、行业领军人才等的专家顾问组,负责对相关领域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咨询。 (二)建设一流核心课程。深入行业和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选择与关键职业能力联系最为紧密、对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有重要影响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从教学最微观、最前线入手,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教案研讨,研究课程设计和实施。打破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间交叉融合,创新确定核心课程名称,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对教学知识点进行解构和重构,重新设计和优化课程内容,研制形成课程标准和教案。各实施单位设置实验班进行试点实践,对比观察试点效果。 (三)建设一批优质教材。在核心课程改革基础上,配套编写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反映行业前沿技术的优质教材。打破单纯强调学科自身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大力探索以工作分析为依据,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等为载体的教材编写方式,进一步实现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呈现形式要新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探索开发配套的技术规范卡片、口袋书、实训操作连环画、虚拟仿真系统等新形态教学资源。 (四)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基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融入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开发在企业生产现场、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适用的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推动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推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技术技能训练相结合。 (五)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团队。通过一流课程、优质教材、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高水平师资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试点过程中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团队。创新交流机制和形式,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研讨,特别要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牵头学校工作要求 (一)研究、协调、推荐本领域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学校,作为试点工作建议参与学校(推荐样表见附件1)。 (二)研究、协调、推荐6名左右本领域关心和熟悉职业教育工作的两院院士、大国工匠、行业领军人才等,作为专家顾问组建议人选(推荐样表见附件2)。 (三)会同试点工作建议参与学校、专家顾问组建议人选编制本领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议稿(要求和提纲见附件3)。 (四)各牵头学校请于2023年6月16日前将上述材料纸质版以公函形式报送我司,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jxjc@moe.edu.cn。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司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具体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增强工作实效。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指导本地区相关职业学校积极申请参与试点,大力支持试点实施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牵头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精干力量,细化落实举措,加强组织协调,制订并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相关领域高水平职业学校要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各牵头学校,整合优质资源和力量申请参与试点工作。 (二)强化支持保障。我司提供有关经费支持试点实施单位开展工作,相关省份统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时应对试点实施单位给予相应支持,试点实施单位要研究确定相关经费投入,保障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我司将根据试点实施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在职业教育相关项目遴选、建设和评价中给予试点实施单位倾斜或加分。 (三)完善过程管理。各牵头单位要建立健全试点工作过程管理工作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试点进展情况,定期研究、分析、报送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要加强科学研究,围绕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等。试点实施单位所在省份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跟踪试点工作进程,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教育部职成司 李宇辉,010―66096809; 2.中国教科院 聂伟,010―62003902; 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宋荣,0755―26731703; 4.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刘哲纬,0571―87776612; 5.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袁忠,028―88459290; 6.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段树华,0731―22783850; 7.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陈标,0731―22114018; 8.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刘永华,0511―87262816。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23年5月17日 来源:教育部

    新增22所职校!教育部公布第二批高等专科学校备案名单

    有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规定,现将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新设的专科层次高等学校备案名单予以公布。 专此函告。 附件:省级人民政府审批设置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 省级人民政府审批设置实施专科教育 高等学校备案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建校基础 审批机关 学校标识码 备注 1 吉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建 江西省人民政府 4136014807 公办 2 上饶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新建 江西省人民政府 4136014808 公办 3 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 山东省人民政府 4137014809 公办 4 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 新建 山东省人民政府 4137014810 民办非营利性 5 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 新建 山东省人民政府 4137014811 民办非营利性 6 郑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新建 河南省人民政府 4141014812 民办非营利性 7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新建 河南省人民政府 4141014813 民办非营利性 8 常德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新建 湖南省人民政府 4143014814 公办 9 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建 湖南省人民政府 4143014815 公办 10 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新建 湖南省人民政府 4143014816 民办非营利性 11 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 新建 湖南省人民政府 4143014817 民办非营利性 12 岳阳现代服务职业学院 新建 湖南省人民政府 4143014818 民办非营利性 13 郴州思科职业学院 新建 湖南省人民政府 4143014819 民办非营利性 14 衡阳科技职业学院 新建 湖南省人民政府 4143014820 民办非营利性 15 广西质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新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4145014821 公办 16 桂林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新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4145014822 民办非营利性 17 定西职业技术学院 新建 甘肃省人民政府 4162014823 公办 18 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新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4165014824 公办 19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 新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4165014825 公办 20 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 新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4165014826 公办 21 新星职业技术学院 新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4165014827 公办 22 昆玉职业技术学院 新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4165014828 公办 教育部办公厅 2023年5月10日

    山东启动职业教育“技能大师”领航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期,我省启动职业教育“技能大师”领航计划。领航计划聚焦山东“十强产业”重点领域,旨在重点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2023-2025年,我省计划支持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首批共建150个左右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原则上设在职业院校。工作室一般由1名主持人和若干成员组成,主持人由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或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等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成员以职业院校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工作室按照“政校企共建、周期式培养、师徒制管理”的方式运行,通过3年建设,培养一批高技能师资和技术技能人才,研发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创新项目,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养,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技能大师”领航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市教育(教体)局、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高职院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2〕65号),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研究,决定实施职业教育“技能大师”领航计划(2023—2025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聚焦山东“十强产业”重点领域,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我省实施“技能大师”领航计划,2023—2025年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学校,以下统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150个左右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按照“政校企共建、周期式培养、师徒制管理”的方式运行。经过3年建设,培养一批高技能师资和技术技能人才,研发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创新项目,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领航带动各地各校组建覆盖重点产业行业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室设立条件 (一)设立要求。 1.工作室组成。由1名主持人和若干成员组成。按照“1+2”的模式组建,1是指1名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工作室主持人;2是指1所牵头职业院校、1家行业企业共同建设管理工作室。也可按照“1+2+N”的模式组建,N是指区域其他N所职业院校作为协作单位,参与工作室相关活动。工作室应具备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原则上设在职业院校,也可同时设在职业院校和企业。 2.工作室主持人条件。思想政治过硬,为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或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高级工程师等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带徒传技方面经验丰富;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特殊技能专业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工作室日常工作。原则上聘为职业院校产业导师。每位主持人主持1个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 3.工作室成员要求。主要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一般不超过20人),也可聘用企业技术人员,配合主持人开展相关工作。成员思想政治素质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职业院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在教育教学、科研教研方面成绩突出,具有一定技能水平。企业人员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或任职高级管理岗位,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对行业企业发展有精准把握,业绩突出、成果丰硕。齐鲁名师(含工程建设人选)、技术能手、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教学名师,指导或参加政府部门主办的技术技能类、双创类国赛获奖教师等优先推荐。 (二)遴选设立。 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对接联系组建工作室,填写《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各市教育(教体)局按照工作室分配名额会商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后,向省教育厅择优申报。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联系组建工作室后,向省教育厅申报,数量不超过2个,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可增加1个名额。各市、各职业院校可优先与省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对接联系组建工作室。 各市、各高职院校于6月28日前将《申报书》及支撑材料(电子版和加盖单位公章pdf版)上传“山东教育通用工作平台”。省教育厅会同有关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工作室建设名单。 三、工作室建设任务 (一)锻造高技能师资。工作室中职业院校成员在主持人指导下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原则上每年到主持人所在企业进行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月,通过师带徒方式,主持人带领成员学习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传承大师精湛技艺。主持人定期考核职业院校成员技能水平,指导成员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高级证书,成长为新一代技能大师。加强区域研培体系建设,主持人与成员研究形成相关专业教师技能提升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实施,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二)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主持人到牵头职业院校进行授课或开展实践教学、讲座报告等,参加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参加开发新型态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参加指导学生技术技能训练和比赛,提高人才培养效能和质量。主持人和成员协同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教学科研成果。 (三)全面推进科教融汇。主持人带领成员围绕企业创新转型、产业升级、产品提质、效能提升、节能减排等方面,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攻克关键技术,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孵化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产学研成果,支持工作室成员主持或承担相应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获得具有产业价值的专利,提升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拓展学生成长成才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凝练推广特色成果。总结、凝练工作室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工作室建设模式,承担或参与行业性、区域性技术技能交流、协作和推广活动,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标志性成果,打造引领山东职业教育发展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特色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省教育厅会同有关单位负责工作室的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和管理考核。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协调指导、年度考核、督导评估、咨询培训等工作,对建设成果进行展示和经验推广。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职院校要协助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做好有关工作。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职院校要支持保障工作室正常运转。工作室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管理,校企双方要为工作室建设提供活动场地、设施设备等必要条件,支持主持人、成员参加工作室活动,指导监督工作室建设。 (二)加大经费保障。各立项学校要支持工作室建设,给予必要经费保障,支持工作室主持人(产业导师)特聘、教师企业实践、师资培训、科研教研、技能交流推广等工作室建设任务。建设期内,省级统筹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省级资金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资金,根据各地工作室建设情况予以奖补。 (三)加强评价考核。建设期内,对工作室考核采用过程评价和期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各市教育(教体)局会同有关行业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工作室进行年度考核,各高职院校会同企业对工作室进行年度考核,并报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主持人因退休、离职、身体等原因离开企业或不再具备主持人要求,可申请变更主持人或取消工作室称号。建设期满后,省教育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工作室进行全面考核、命名公布。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北京东城力争三年形成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东城区5日发布《东城区加快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力争三年形成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落地形成十大元宇宙示范应用场景项目,新培育20家元宇宙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北二环沿线元宇宙产业聚集区,构建“一带多点”的元宇宙产业发展布局。 活动现场发布《东城区加快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北京市东城区将提升元宇宙产业规模,促进元宇宙与文化科技产业相互融合。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进元宇宙产业链条化、规模化,形成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通过全面开放场景,带动企业成长和产业培育,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科技、金融相关产业创新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依托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东城园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空间,北京市东城区将落地建成十大元宇宙示范应用场景项目,培育元宇宙与文化、旅游、商业、城市服务等领域虚实融合发展模式。 同时,北京市东城区将引育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在AR/V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元宇宙相关领域,新培育20家专精特新企业。依托中关村航星园和青龙硅巷,逐步形成北二环沿线元宇宙产业聚集区,以隆福寺、王府井、前门为重点积极导入创新元素,完成“一带多点”的元宇宙产业发展布局。(完)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