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种与考证
  • 全部课程
  • 文章资讯
  • 培训认证
  • XR浏览器下载
  • 分销联盟
  • 学习中心 APP下载
    扫码下载-100VRAPP
    扫码下载-技能培训APP
    扫码下载-互动科普APP
    建议意见 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

    您可以与在线客服进行沟通或者拨打客服热线获得帮助

    电话:0592-2529323    0592-5551325

    邮箱:help@onesoft.com.cn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讯 > 职教新闻 >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发布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发布

    发表于:2019-08-03
    阅读:1240
    评论:0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全面反映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及时回应社会的关切与期待,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指导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扬南所长、刘宝民副所长牵头主编,依据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公布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从第三方评价角度,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行业企业、有关院校等多方面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等共同编写的《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报告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个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从总体情况、学生发展、教育教学、产教融合、服务贡献、政府履责和挑战及对策等七个方面综合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7 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情况。

     规模情况
    1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总量超过1 万所

    2017 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07 万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46 所,职业高中3617 所,技工学校2490 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218 所。从行政区域来看,全国各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数差距较大。如图1-2所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最多的省份为河南,有640 所,其次是河北609 所,中等职业学校数较少的省份有西藏、宁夏、青海、天津、海南、北京等地区,都在100 所之内。

    2

    1500 余万人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2017 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82.43 万人,在校生1592.50 万人,毕业生496.88 万人。如图1-3 所示,在高中阶段教育生源下降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体规模较为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发挥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渠道的作用。如图1-4 所示,全国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差异较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较大的地区集中在河南、广东、四川、山东、安徽等地区。

    3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1533 人

    近年来,各地根据产业结构和人口变化趋势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注重提高办学效益。如图1-5 所示,2017 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均1533 人,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结构情况
    1

     四成以上高中阶段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2017 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为42.7 ∶ 58.3, 在校生职普比为40.2 ∶ 59.8,四成以上的高中阶段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国各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情况有较大差异。以2016 年数据为例,如图1-6 所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量的50%;广西、安徽、海南、浙江、四川、天津、广东等地区均在45% 之上;云南、青海、山东、福建等11 个省份在40%~45% 之间;辽宁、宁夏、新疆、山西、湖北等10 个省份在30%~40% 之间。

    2

    近八成学生毕业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2017 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4063981 人 ,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3218321 人,占79%。

    3

     服务中国制造重点领域专业的毕业生最多

    近年来,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2017 年中职毕业生专业分布如图1-7 所示,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等服务于中国制造重点领域的专业毕业生最多,分别达到了16% 和13.8%。

    4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增强

    2017 年,全国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069 所,比上年减少46 所,下降2.17%,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25.29%;招生78.68 万人,比上年增加5.04 万人,增长6.84%,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的17.43%;在校生197.33 万人,比上年增加13.19 万人,增长7.16%,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5.73%(不含技工学校)。

    师资情况
    0
    1生师比呈现明显改善趋势。

    2017 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教职工107.62 万人,专任教师83.68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为19.59 ∶ 1,与2015 年的20.47 ∶ 1、2016 年的19.84 ∶ 1 相比较,呈现明显改善趋势。

    0
    2
    教师整体素质持续提升

    2017 年,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586513 人,占比91.59%;硕士以上学历48955 人,占比7.64%;高级职称162415 人,占比25.36%。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较大。见表1-2。

    办学条件

    01

    2/3 的学生在优质学校学习

    全国已经建成1000 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00 所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级重点学校建设标准,覆盖了中职学校2/3 的在读学生。

    02

     五项办学基本条件指标均有提升

    2017 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为779.74 亿元。见图1-8。近3 年,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纸质图书、教学用计算机等5 项基本办学指标均有提升,其中3 项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见表1-3。

    总体发展
    01

    学生发展方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学生发展上发挥统领作用。树立正确人生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中职学生表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2017 年,学生文化课平均合格率为90.85%,学生基本技能合格率、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0% 以上,均呈上升趋势;一大批中职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获奖,成为技能新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354.34 万(不含技工学校),就业人数为341.52 万,就业率为96.38%;有122.10 万中职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占就业人数的35.75%,比2016 年增加10.64 个百分点。

    02

    教育教学方面

    组织开展了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引导中职专业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经过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中职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学校积极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探索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确定15 个国家级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优秀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职互联网接入率近90%,建成一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数字校园的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

    03

    产教融合方面

    截至2017 年底,全国共成立56 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汇聚各方面3000 余名专家,覆盖了95% 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近60 个行业发布了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13 个行业发布了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职业学校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探索。国家持续推动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参与企业1878 家、院校370 所、专业535 个,一批行业组织出台了现代学徒制实施行业标准。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全国成立了1400 多个职教集团,超过50%的中等职业学校成为牵头单位。

    04

    服务贡献方面

    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321.83万人,承担各类社会培训463.99万人,有效促进了一线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主动承接国家百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面向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一批学校被评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需要,培养输送加工制造类毕业生51万人;主动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培养输送毕业生24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技术服务、民族文化传承、东西部地区协作、精准扶贫等活动中都有出色作为。

    05

    政府履责方面

    2017 年,在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等文件,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发展顶层设计。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和协调,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有关行政部门继续强化职业教育的制度标准建设,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自主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1949 亿元,占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的62.93%。各地均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509.92 万人次,资助金额365.29 亿元,比上年增加33.16 亿元,增幅9.98%。

    06

    问题与挑战方面

    一些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出现摇摆,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有出现动摇倾向。由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保障能力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不理想、适龄人口持续下降、优质中职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叠加,使一些地区和学校招生持续面临困难。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仍不深入,内涵发展动力不足,急需新理念新思想新经验的引领和激发。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微信公众号

    以上就是100唯尔(100vr.com)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发布知识,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职教新闻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592-5551325,邮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收藏

    赞一个

    踩一下

    换一批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推荐

    模具虚拟培训系统

    模具制造技术

    122018人学过

    ¥99/月

    机械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97921人学过

    ¥99/月

    机械结构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64520人学过

    ¥99/月

    电气控制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49393人学过

    ¥99/月

    加工仿真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206392人学过

    ¥99/月

    职教新闻客服中心

    王老师

    立即交谈

    林老师

    立即交谈
    更多>>

    推荐阅读

    100VR精品课程推荐

    评价

    0
    发表评论

    0/500字

    更多>>

    最新文章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推进产业数字技能强链建设五条措施的通知

    近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推进产业数字技能强链建设五条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提升福建省产业技工数字技能水平,锻造高质量产业技能生态链,更好适应数字福建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工业数字化转型需要。

    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有关情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3年9月28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条例》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11月1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有关情况。现场,发布人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答。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相关问题。 浙江将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浙江的高等学校将如何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条例? 陈峰:要深化中小学校的“双减”工作,一方面做好过重课业负担的“减法”,另一方面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重点是强化实验教学,增加场景式、沉浸式的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科学教育和科技实践中学到知识、爱上科学。同时要改进中考、高考的评价导向,增加实验操作考查考核的比重,引导中小学生切实提高探索兴趣和实验能力。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交汇点,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这些年来,浙江高校承担了全省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上周刚刚公布的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中,全省高校共获奖145项,占总数的49%;其中一等奖47项,占总数的78%。下一步,高校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件事: •培养高层次人才。浙江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近40万名大学生,他们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我们要加大基础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扩大本科及以上人才培养规模,让浙江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读大学、读研究生,为科技进步培养更多后备力量。 •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和科研平台。同时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生产一线实际需求,有组织开展科研创新和技术攻关,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激发科学家活力。《条例》就引才、育才、用才作了专门规定,并提出了许多激励创新创造、扩大科研自主的政策。要用好法规的红利,激发高校科研人员更多的活力,努力让科技创造于国家有益、于个人有利。

    黑龙江省每年将培养8万名数字技术技能人员

    近日,黑龙江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启动仪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将利用10年时间,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对取得合格证书且与黑龙省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人员,可享受4000元-6000元/人次的培训补贴。 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分职业、分方向、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 今年,省人社厅制定出台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利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一大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精于实操应用、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字技术工程师。着眼发挥政策激励正向引导作用,对参加培育且考核合格的学员,给予继续教育、职称贯通、培训补贴、聘用激励等四方面优惠政策。目前,我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4所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可以自主开展大数据、智能制造、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化管理师7个职业,后续会根据人社部遴选情况逐步增加。 参加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取得的相应学时可登记为当年继续教育专业课学时(全国有效);评价合格获得初级、中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可分别直接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支持用人单位根据个人培训及评价结果择优聘用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人员,事业单位可按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兑现相应待遇,鼓励企业将薪酬待遇与专业技术等级相挂钩,激励引导数字技术从业人员加强专业知识更新。

    青海省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16日起实施

    近日,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探索构建培训、评价、激励一体化的数字技术工程师培养体系,为推动青海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预计到2025年末,培育至少1200名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精于实操应用、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在激励保障上,明确将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纳入省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两目录一系统”统一管理。对完成规定学时和内容,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和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申领相关职业培训补贴,同时还可享受继续教育学时认定、脱产学习期间保留与在岗同等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以及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奖、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利好政策。

    江苏省教育厅公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遴选结果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遴选结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职函〔2023〕26号)要求,经各设区市申报、专家评审,拟确定151个专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批优质专业遴选结果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遴选结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职函〔2023〕26号)要求,经各设区市申报、专家评审,拟确定151个专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

    广东拟出台政策规范学徒制培训工作 培训企业最高可申领补贴8500元/人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做好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培训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按照《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征求意见时间未收到有效反馈。 在附件《通知》明确,学生学徒制培训按照每人5000元标准给予补贴,由开展培训的生态企业或接受委托牵头统一组织培训的链主企业申领;技培生学徒制培训按照每人5000-8500元标准给予补贴,具体标准根据其获得证书及相应等级确定,由开展培训的生态企业申领。

    教育部拟同意:职业本科将新增2所

    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公示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有关规定以及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安徽公安学院等5所学校,现予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1月20日至11月24日。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