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测又称公正检验,是指由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专职监督检验机构),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
由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检测市场具有几个重要作用使得其不能被其他检测机构替代,大概包括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性:
1)专业性强;
2)作为独立于当事人的第三方,更公正、客观;
3)用来弥补公共资源检测的不足,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以较低的花费和较高的服务,使得其广受市场欢迎。
实验室是进行试验的场所,对科学研究,相关产业研究都有重要影响。我国现正处于发展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因此我国对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与实验水平提出新的高要求。但是,目前我国虽然在科学技术、化工、自然科学研究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但是相关专业和行业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仍不完善,实验室发展水平滞后于社会,实验检测质量低下,完全不能够满足我国社会、时代的发展。其次,我国在实验室管理与发展同国外发达国家比起来仍较为落后,还需要努力完善。总的说来我国的实验室在重视程度和实验专业水平,以及实验室专业管理和实验检测质量等方面都需要持续努力,不断完善。
1 目前大部分实验室专业管理的现状
1.1 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技术素养低
实验室是实验的摇篮,是科研的天堂。实验室对于科学研究、相关科研技术发展、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都有决定意义。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实验室多呈现专业人员不足,专业能力低下的现象。我国实验室专业人才少,加之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待在实验室中研究科学,导致实验室的实验人才缺口大。其次,实验室中的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后,没有积极为其开展培训,实验人员的实验技术与技能不能很好的跟上时代变化的形势,常常无法体现其专业能力。这些因素对实验室专业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1.2 实验室规模小、仪器少、利用率低
实验室是做科学实验的专业地方,因此,专业仪器是做实验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实验室的规模大多较小,实验室的投入少,实验仪器不足,这些因素都会使得实验结果与检测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实验室管理的长远发展。其次实验设备也没有及时更新,许多仪器略有老化甚至损坏的情况出现,仪器没有及时更换导致仪器检测和实验质量不高、准确率低。对促进实验室专业管理发展有巨大的消极作用。
1.3 实验室专业管理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实验室都有专业管理漏洞,尤其是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与精确化管理,与发达国家的实验室管理有很大差距。首先,实验室专业管理的安全体制不完善,使得实验室安全方面有重大隐患。其次,实验室实验人员的待遇以及管理体制也不完善,实验人员的奖惩制度不明确,导致实验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缺乏热情。并且易导致实验专业人员流失,实验人员实验责任意识下降,这些消极因素对实验室专业管理都没有促进作用,不利于实验室专业管理。
2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
2.1市场规模:检测机构增加,互联网助推市场扩容
2015-2019年,我国检测行业持续扩容,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检验检测服务业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4007家,较2018年增长11.49%。
随着网民数量增加;网购市场繁荣;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势力的崛起,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互联网化转型之路,积极利用大数据推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扩大消费者对于第三方检测行业的认知,从而扩大下游需求的增长。随着互联网春风助推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下游需求扩大,行业规模顺势实现扩容。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25.09亿元。其中第三方检测行业占据着我国检测市场的40%左右,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1290亿元。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竞争格局
2.2 企业结构:民营企业占比提升
从我国第三方检测的发展历程来看,发展初期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检测机构数量高于私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国有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如威凯、中国家电研究院、商检系统下的检测机构、质检系统下的检测机构、各区域国家级测试中心、各县级检测所等是我国质量检验检测市场的领导者。
国家认监委的最新检测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检测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检验检测机构19444家,占机构总量比重为44.18%,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集体控股机构749家,占机构总量比重为1.70%,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私营控股机构22958家,占机构总量比重为52.17%,同比上升3.4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415家,占机构总量比重为0.94%,同比上升0.09个百分点;其他机构441家,占1%,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快速发展,2019年私营单位在全行业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国有和国有控股机构、集体控股机构的比重,反映了行业市场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2.3 企业竞争格局:外资企业领先 华测领跑国产检测机构
目前,第三方检测行业的龙头地位被国际大型检测企业在华的分支机构所占据,位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为代表性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近年来国内企业竞争力提升,多家国产检测机构已大幅度提高营业收入。
2.4下游格局:应用于建筑、环境、汽车、食品等领域
从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下游领域来看,2019年,检测机构数量排在前列的领域主要有机动车、环境监测、建筑、食品等。从各领域机构营收占比情况来看,建筑工程检测占比排名第一,2019年占比达16.85%;环境监测、建筑材料检测排名第二、三位,2019年占比分别为9.72%和9.3%;后依次为机动车检验、电子电器检测、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检测、特种设备检测等领域。 (图片来源:前瞻网)
3加强实验室专业管理,提升检测质量的建议策略
3.1 提高人员素养,增强技术队伍
实验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是实验过程的直接操控者和管理者,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加强实验室专业管理的关键环节。我国实验室应大力吸引高学历人才,有实验兴趣的专业人才共同构建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科学检测的综合性基地,有着高精度、高专业程度的特点。且实验成果社会影响力大,本身权威程度高,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进行实验把控与操作,那么实验数据会不准确,实验结果会有误差。要重视宣传实验精神,提升实验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一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念,确保实验人员认真实验,仔细对比,以负责任的第三方态度完成实验。最后,可以对实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以确保实验人员实验技术紧跟时代步伐,不滞后于时代发展。
3.2 构建信息网络实验室,重视实验仪器建设
如今时代变化迅速,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实验室作为实验重地理应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其中,以促进实验室专业管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实验数据共享,提高实验效率与速度的同时保证实验的准确与完整。其次,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验室专业管理中还可以完善其管理体制。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可以将实验室的状态、实验器材、实验工具进行数据展现,让管理人员更好的对实验室的发展状况有清晰的了解。
3.3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一个综合性强、专业度高、危险隐患大的实验场所,因此,实验室管理必不可少。需要不断重视以及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将实验物品与仪器进行分类存放,设立实验室规章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确保实验人员在实验室进行工作时能够有序进行,减少安全隐患。
4结语
实验室肩负着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一个优秀的实验室建设能够促进社会、相关行业乃至世界的发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室发展。加强实验室专业管理,提升检测质量,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创新发展。
检验机构的责任风险是指因检验机构的疏忽或错误的检验结果或错误的检验证书/报告,或者其他不可控原因,造成检验业务委托人/申请人的财务损失或人身伤亡,按照法律、合同应负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要做到措施充分,就必须有效识别经营业务面临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检验机构需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风险责任:
(1)由于错误的检验结果导致的业务委托/申请人的经济损失,按照所在经济体的法律规定或者合同规定,需要由检验机构承担的财务赔偿责任。
(2)由于检验现场出现意外,对现场检验员造成的人身伤害,按照法律或相关规定,须由检验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或财务责任。
(3)由于检验过程发生意外或错误的检验结果,导致的对社会公众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按照法律或相关规定,须由检验机构的法律责任或财务责任。
并非每个检验机构都必须面临上述全部的风险责任。检验机构具体的责任风险水平会因业务性质、经营模式和检验技术难度不同而有所区别。通常而言,商业性检验机构的业务基本上来自社会商业委托,需要承担检验结果导致的风险责任和检验员现场人身安全的风险责任,但不会造成对社会公众造成公共风险责任。
检验机构只有有效、准确和充分地识别自身的风险责任,才能制定合理、有效和充分的防范措施。对责任风险的识别和责任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是检验机构重要的管理责任,所有是作为机构“管理手册”的必须内容。
本文选自《质量与认证》杂志2019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