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种与考证
  • 全部课程
  • 文章资讯
  • 培训认证
  • XR浏览器下载
  • 分销联盟
  • 学习中心 APP下载
    扫码下载-100VRAPP
    扫码下载-技能培训APP
    扫码下载-互动科普APP
    建议意见 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

    您可以与在线客服进行沟通或者拨打客服热线获得帮助

    电话:0592-2529323    0592-5551325

    邮箱:help@onesoft.com.cn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讯 > 职教新闻 > 姜大源:关于职教生源不足的思考

    姜大源:关于职教生源不足的思考

    发表于:2019-08-15
    阅读:1038
    评论:0

    关于职教生源不足的思考

    姜大源: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最近关于职业教育生源不足问题,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报职教版给出了许多“正能量”的报道。我对此问题有几点看法,与大家一起商讨。

     

       前几年开始,在高考录取阶段,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外省区投放的招收计划,遭遇当地考生弃选。“零投档”一词由此诞生。由此推衍,“高职生源不足”也就成为职教界乃至教育界的一个关注问题。如何看待和分析这个问题,是寻求破解职业教育发展深层次障碍的重要前提。今天刊发此文,即希望对职教内外有所启发。

      暑期,正值招生季,关于职业教育生源不足问题,就像今年这个特别酷热的夏天,成了人们广泛热议的一个话题,也成了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其中,不乏“正能量”的报道或议论,也出现了很多的质疑或担忧。

      对此,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从教育外部社会生态来看,生源问题与人口发展趋势紧密相关

      生源问题的影响因子,涉及教育体系外部社会生态对教育的发展以及职业院校规划建设的制约,故不能只是基于教育自身规律的研究,不能只是基于学校“围城”的思考。

      教育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整个社会人口的发展,包括数量、性别、区域分布、年龄分布的存量、增量,以及存量与增量的相关性及其发展趋势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形成囿于大数据的顶层设计,并做到公开、透明、清晰。对此,不能不说,这是长期以来在教育科学决策方面的一个缺失。因而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否则,就还会出现因为招生名额的调出或调入所引起的个别地区民情“恐慌”的现象。

      其实,目前职业教育职前教育生源减少,是多年以来人口出生低谷的滞后效应,切不可惊慌失措。研究教育发展必须研究人口状况。例如,当出现接受教育的“适龄”人口数量减少可能成为一个中长期的趋势之时,就必然会遇到生源短缺的问题。在这一趋势下,必将导致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新洗牌。不仅职业学校还有普通学校,都可能会“关停并转”。我国台湾高校由于生源问题,近几年来不也在关闭一批高等学校吗?

      要关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例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人口的数量与接受不同阶段教育的适龄人口的比例,普通教育学校与职业教育学校的比例,如何达到最佳?如何建立人口与教育的动态跟踪调整机制?这都亟须在吸收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成果的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实证的探究与规律的发现。

      所以,生源不足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研究教育外部人口发展趋势的问题。

       第一,职前教育生源减少,是前些年人口出生低谷的滞后效应,不要惊慌失措。这样的情况必然会导致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都会重新洗牌,包括中职也遇到同样的生源短缺问题。部分学校(包括普通学校)可能会“关停并转”(由于生源问题台湾高校今年不也正在关掉一批学校吗)。这不是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

      第二,由于教育资源特别是本科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的短板,而普通本科院校在同样面临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却能依靠“本科”这张“纸”,吸引更多职前或普通高中毕业生去读,这不奇怪。而普通高中对初中毕业生的吸引力比中职大,其原因也是读本科的预后所致。这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强有力的政策加以改变。

      第三,但是,国家和社会必须清醒地认识,如果因此而放弃了职业教育,都去搞“升学为导向”,那么教育的滞后效应将在未来几年显现:国家大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将会因为技能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这一瓶颈的制约!中国制造将无人制造!缺少了“大国工匠”,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由此,国家还必须出台能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接地气”的政策,一定要未雨绸缪!

      第四,教育部门、职业教育院校要跳出传统的封闭的教育体系的观念,要建立开放的基于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前生源不足并不意味着职后生源的不足,新型农民培养,新技术导致企业员工的培训进修,社区培训,等等,都是生源的新领域!

     

    从教育体系内部驱动而言,生源问题与资源配置紧密相关

      生源问题的影响因子,涉及教育体系内部驱动要素对教育的发展以及职业院校规划建设的掣肘,故不能不提及教育体系内部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问题。

      如果认为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的话,那么,在经济资源方面,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一个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一种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跨界教育,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职业人才。因此,在校园建设及教学实施上,必须保证其建立与产业相适应的实训实习基地的投入,且其所需的生均经费均应高于普通学校。但现实情况是,职业院校的生均经费距离普通学校的生均经费相差甚远。

      在非经济资源方面,若将“资历”也看作资源的话,在接受教育的前景方面,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实现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等值的国家资格框架,还没有建立对高端技能人才给予其与普通高校同等的社会地位和“资格”地位的制度,教育资源特别是“本科教育资源”成为职业教育的短板。普通本科院校在同样面临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却能依靠“本科”这张“纸”,吸引更多职前或普通高中毕业生去就读,而普通高中对初中毕业生的吸引力比中职大,其原因也是续读本科的预后所致。

      这需要国家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加以改变,例如建立国家资格框架,或者像欧洲一样,赋予高中后三年的高等教育以“本科”地位,将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所以,生源不足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加大教育自身改革创新的力度。

    从教育体系未来发展看,生源问题与国家政策引导紧密相关

      生源问题的影响因子,涉及教育体系未来发展时空对教育的发展以及职业院校规划建设的牵引,故不能游离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决策之外。

      作为人力资源供给侧的教育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方面,国家大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开了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将会一事无成。

      如果放弃了职业教育,都去搞“升学为导向”,那么教育的滞后效应将在未来几年显现:“中国梦”将会因为技能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导致的羁绊而无法实现,中国制造将无人制造。缺少了“大国工匠”,是未来最可怕的事情。

      为此,国家必须出台给予技能人才与高学历人才同等社会地位的政策,必须出台经费投入等向职业教育倾斜的措施,从而稳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规模。面对未来世界更加激烈的竞争,必须未雨绸缪。

      另一方面,要适应国家大战略,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和职业教育院校,要跳出传统的封闭的教育体系观念,要建立开放的基于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职前生源的不足,并不意味着职后生源的不足,新型农民培养、新技术导致企业员工的培训进修、社区培训等等,都是生源的新领域。

      所以,要建立比普通教育更加灵活、更加有效、更加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受教育者可随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去就业,并随时根据个性发展的需要重新学习,必须建立一个“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再学习”全新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这将是高职和中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应对选择。所以,生源不足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国家政策和措施的战略指引。

      综上所述,关于职业教育生源不足问题的思考及其应对方略,应该从“生源——人口——趋势”“生源——要素——资源”“生源——发展——政策”三大维度,去寻求化解之良策。

      所以,要建立比普通教育的学校和高校更加灵活的职业教育的“学习—就业创业—再学习—再就业创业—再学习”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这将是优质高职和中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应对选择。当然这种机制的建立需要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

     

      (作者系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

     


     

    以上就是100唯尔(100vr.com)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姜大源:关于职教生源不足的思考知识,对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职教新闻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592-5551325,邮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收藏

    赞一个

    踩一下

    换一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推荐

    模具虚拟培训系统

    模具制造技术

    121602人学过

    ¥99/月

    机械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97503人学过

    ¥99/月

    机械结构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64084人学过

    ¥99/月

    电气控制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148976人学过

    ¥99/月

    加工仿真

    机械加工设备应用与维护

    205970人学过

    ¥99/月

    职教新闻客服中心

    王老师

    立即交谈

    林老师

    立即交谈
    更多>>

    推荐阅读

    100VR精品课程推荐

    评价

    0
    发表评论

    0/500字

    更多>>

    最新文章

    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有关情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3年9月28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条例》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11月1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有关情况。现场,发布人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答。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相关问题。 浙江将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浙江的高等学校将如何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条例? 陈峰:要深化中小学校的“双减”工作,一方面做好过重课业负担的“减法”,另一方面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重点是强化实验教学,增加场景式、沉浸式的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科学教育和科技实践中学到知识、爱上科学。同时要改进中考、高考的评价导向,增加实验操作考查考核的比重,引导中小学生切实提高探索兴趣和实验能力。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交汇点,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这些年来,浙江高校承担了全省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上周刚刚公布的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中,全省高校共获奖145项,占总数的49%;其中一等奖47项,占总数的78%。下一步,高校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件事: •培养高层次人才。浙江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近40万名大学生,他们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我们要加大基础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扩大本科及以上人才培养规模,让浙江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读大学、读研究生,为科技进步培养更多后备力量。 •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和科研平台。同时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生产一线实际需求,有组织开展科研创新和技术攻关,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激发科学家活力。《条例》就引才、育才、用才作了专门规定,并提出了许多激励创新创造、扩大科研自主的政策。要用好法规的红利,激发高校科研人员更多的活力,努力让科技创造于国家有益、于个人有利。

    黑龙江省每年将培养8万名数字技术技能人员

    近日,黑龙江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启动仪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将利用10年时间,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对取得合格证书且与黑龙省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人员,可享受4000元-6000元/人次的培训补贴。 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分职业、分方向、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 今年,省人社厅制定出台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利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一大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精于实操应用、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字技术工程师。着眼发挥政策激励正向引导作用,对参加培育且考核合格的学员,给予继续教育、职称贯通、培训补贴、聘用激励等四方面优惠政策。目前,我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4所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可以自主开展大数据、智能制造、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化管理师7个职业,后续会根据人社部遴选情况逐步增加。 参加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取得的相应学时可登记为当年继续教育专业课学时(全国有效);评价合格获得初级、中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可分别直接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支持用人单位根据个人培训及评价结果择优聘用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人员,事业单位可按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兑现相应待遇,鼓励企业将薪酬待遇与专业技术等级相挂钩,激励引导数字技术从业人员加强专业知识更新。

    青海省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16日起实施

    近日,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探索构建培训、评价、激励一体化的数字技术工程师培养体系,为推动青海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预计到2025年末,培育至少1200名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精于实操应用、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在激励保障上,明确将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纳入省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两目录一系统”统一管理。对完成规定学时和内容,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和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申领相关职业培训补贴,同时还可享受继续教育学时认定、脱产学习期间保留与在岗同等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以及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奖、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利好政策。

    江苏省教育厅公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遴选结果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遴选结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职函〔2023〕26号)要求,经各设区市申报、专家评审,拟确定151个专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批优质专业遴选结果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遴选结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职函〔2023〕26号)要求,经各设区市申报、专家评审,拟确定151个专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优质专业。

    广东拟出台政策规范学徒制培训工作 培训企业最高可申领补贴8500元/人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做好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学徒制培训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按照《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征求意见时间未收到有效反馈。 在附件《通知》明确,学生学徒制培训按照每人5000元标准给予补贴,由开展培训的生态企业或接受委托牵头统一组织培训的链主企业申领;技培生学徒制培训按照每人5000-8500元标准给予补贴,具体标准根据其获得证书及相应等级确定,由开展培训的生态企业申领。

    教育部拟同意:职业本科将新增2所

    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公示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有关规定以及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安徽公安学院等5所学校,现予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1月20日至11月24日。

    2022年度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项目名单公布

    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官网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项目名单的通知》,按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关于公布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1〕35号)有关要求,将68个典型案例项目予以公布。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