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讯 > 职教新闻 > 鲁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
鲁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
鲁昕: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要把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网络强国、体育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实现新目标、完成新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支撑强国建设的教育体系和人才队伍。
1月31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为题作主旨报告,从“构建新格局:职业教育历史方位”、“2020年:职教学会工作成果”、“畅通大循环:职业教育适应担当”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鲁昕作报告
鲁昕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深入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增强我国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具有的重要意义,她表示,2020年学术年会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就是要提升职业教育对新发展格局的适应性。
鲁昕说,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所处历史方位,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2035强国建设目标,创新驱动自立自强,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全面推进共同富裕。这6个维度的历史方位 ,是开启新征程的历史起点,是“十四五”开好局的重要节点,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逻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进行适应能力再造。
鲁昕说,2020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育部党组正确领导、有关司局积极支持下,以建设智库型学会为发力点,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上先行布局,取得了系列成果。她从坚持党建引领学会工作、带领会员提高全局站位、对标国家战略推进发展、紧跟科技进步助力三改、依法治会规范系统管理、指导专业升级数字改造、聚积顶级专家共建职教、建设新型智库服务决策、创新论坛着眼落地载体、更高水平培训教师能力 等十个方面,全面总结回顾了2020年学会主要工作。
鲁昕从联合发布系列新技术人才白皮书、主编出版走近人工智能通识读本、策划主编1+19职业英语系列教材、研究前沿科技趋势引领职教改革、发表增强职教适应性的系列报告、研究十四五经济学新目标新任务、组织发布四方面宏微观学术课题、建设国家和省级产教科融合平台、产出5大类2000余项学术成果、获得各类实用新型专利50余 项 等十个方面,系统梳理总结了2020年学会学术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并强调,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鲁昕认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是职业教育的历史担当。她总结了职业教育的五个国家定位 :
一是 职业教育纳入宏观经济政策;
二是 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举措;
三是 职业教育质量定位是提高适应能力;
四是 职业教育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五是 职业教育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鲁昕从再生产四个环节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构建新格局、畅通大循环中的作用:
从生产环节来看 ,职业教育推动产业门类齐全、经济转型升级,畅通生产体系;
从分配环节来看 ,职业教育促进就业、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畅通分配体系;
从流通环节来看 ,职业教育培养流通领域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畅通流通体系;
从消费环节来看 ,职业教育提高支付能力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畅通消费体系。
鲁昕通过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两阶段目标和15个方面60条战略任务,提出了适应强国建设国家目标、适应开启现代化新征程、适应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职业教育适应什么”的100个方面 ,涵盖了科技创新7个方面,产业发展25个方面,循环发展7个方面,深化改革7个方面,乡村振兴6个方面,文化建设8个方面,绿色发展7个方面,对外开放3个方面,社会建设17个方面;并提出了提高政治站位、对接国家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等“职业教育怎么适应”的30个方面 。
鲁昕强调,2021年,学会要以建设中国职业教育新型智库为发力点,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导向,重点开展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 要提高政治站位;
二是 要服务国家战略;
三是 要对标强国目标;
四是 要紧跟科技进步;
五是 要找准职教定位;
六是 要支撑提质培优;
七是 要聚焦三教改革;
八是 要提高理事素质;
九是 要践行学会宗旨;
十是 要多出学术成果。
她在会上还发布了50个2021年新型智库课题,包括职业教育落实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党建工作、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她指出,这50个课题要为职业教育解决难点、堵点、痛点,增强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实践,作出理论贡献。
转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职业教育的历史成就与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跟科技进步,对接市场需求,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历史贡献。
第一,职业教育为增加受教育人口总量、建立科学的教育结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年均向社会输送1000万毕业生,年培训量达1.5亿人次左右。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别达到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半壁江山”。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1.01万所,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在校生总数的41.70%、39.46%;高职院校1423所,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高等教育阶段招生总数、在校生总数的52.86%、42.25%。
第二,职业教育为推动产业门类齐全、经济转型升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职业教育专业覆盖所有产业门类,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增一线就业人口中70%以上来自于职业院校。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重点加强智能制造业、精准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重要职业和关键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高铁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业等领域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第三,职业教育为促进就业、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持续走高、走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高校,超过“211”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全国技能劳动者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例从12.8%提高到18.4%。2019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达4295元、年收入为51540元,毕业半年后年收入显著高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麦可思调查显示,高职生毕业3年后工资实现成倍增长,显著跑赢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和就业能力,提高收入,持续服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第四,职业教育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民生,服务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多为农村或者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职业教育承担着提高农村和经济困难家庭就业质量、提升生活水准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中高职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40%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25%以上的学生,使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每年有近300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职业教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以上就是100唯尔(100vr.com)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中国职业教育的知识技巧了,学习以上的鲁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知识,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新手学习职教新闻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尔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右侧人工服务,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您解答。
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592-5551325,邮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推荐
职教新闻热门资料
职教新闻技术文档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