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没有立地,何以顶天?夯实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2020-07-09来源:责任编辑: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宪   

夯实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宪

中等职业教育,没有立地,何以顶天?

-姜大源

  只有加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才能更好地落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其立论的第一个关键因素,从劳动科学的视角来看,是一个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力结构问题。加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是基于合理的劳动力结构的应然逻辑起点。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 年5 月,青岛市教育局等10 部门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全面提高我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吸引力。围绕我市职业教育的战略发展目标,教研工作重点打造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服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断崖式”的滑坡现象,“大力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取消或减少中等职业教育”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在这些现象和呼吁的背后,实质上涉及一个重大的教育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涉及一个重大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职业教育前景的国家教育战略决策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滑坡的现象与国务院的文件要求之间,显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2020 年1 月,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中指出,支持山东把中等职业教育确立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培养基本劳动者和一般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

  青岛市出台《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在全国率先完善具有青岛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教研工作围绕省市高地建设意见和方案,注重人才培养,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具有类型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全市中职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更适合发展方向和更高质量的教育。

  一、坚持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1. 全面开齐开足思政课程。各学校要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政治高度,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开齐、开足思政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2. 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要站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不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教研水平。要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下一步工作重点要做好思政课教学专项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全市推广思政课优秀案例。

  3. 加强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按照新课标要求,所有学科都要进行德育渗透,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要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关注学生成长,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1. 充分用好职教高考的红利。2020 年4 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意见》,从2022 年起,山东春季高考将升级为山东职教高考,采取“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到2022 年,本科招生计划逐步达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招生计划的30%。职教高考打通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升学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起成长的立交桥。面对这一有利政策,青岛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做好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服务。

  2. 加强春季高考研究和复习指导。把春季高考作为服务于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春季高考复习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服务。各学科制定春季高考辅导计划,开展各学科复习教学专题教研。2020 年,全市14 个大类专业利用课后网、QQ 群课堂、钉钉网等开展网上研讨,进行考纲研究,试题交流和成绩分析。教科院也通过课后网组织全市春季高考复习交流会和全市复习检测成绩分析会,并对下一步春考复习提出改进意见,指导学校制定本科达线学生“一生一策”复习方案,力争2020 年本科达线人数取得新的突破。

  3. 开展“3+4”贯通培养教学研究。目前,我市共有11所中职学校的13 个专业开办“3+4”中高职贯通培养班。围绕课程实施、教学模式创新等主题组织专题教研,开展课堂教学交流课、公开课、学科集备、月考成绩分析等活动,做好“3+4”教学的过程管理。积极探索“3+4”教学新常态,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建立了课堂教学诊断、观摩听课指导、学期学习质量检测、复习月考评析等有效措施,有力助推了全市“3+4”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2019 年,756 名3+4 学生参加春季高考的文化课转段测试,754 人合格转段,本科达线率为99.7%,全部升入对口的本科院校。

  4. 深化学习质量评价机制研究。一是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根本,开展多元评价,深化学生学业质量检测研究。每年组织2 次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质量检测,全面推行分层分类质量检测制度。二是发挥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作用,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017 年,青岛市启动职业学校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以诊改课题为引领,推进各校诊断与改进工作。2019 年,青岛市申报的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中职诊断与改进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利用大数据为教学服务。

  三、关注教师发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 抓好日常集体备课。2018 年,青岛市在中职学校推行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各学科坚持每月一次的大集备交流活动,并做好集备的总结评价。今年将继续推行职业学校集体备课制度。要通过集备活动,在职业学校形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让老师在“共鸣”中形成普遍认可的教育理念、方法、途径等,更可以在“争鸣”中形成智慧的碰撞,促进彼此的提高。

  2. 抓好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发挥各类课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20 年,继续组织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师一优课”和优质课评选,并将获奖优秀课例通过教科院网站进行分享,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出台职业学校公开课、交流课、示范课的管理意见,规范“三课”开设程序,做好选拔和跟踪指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关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启动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对全市50 所学校的600 名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三年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3. 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教师业务成长。一是做好日常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开展2020 年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选拔和跟踪指导,组队参加各学科的比赛,继续保持比赛成绩全国前列。二是开展信息化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研究。组织青岛市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选拔优秀团队参加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逐步提升青岛市教师团队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4. 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师培训。一是以山东省和青岛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为依托,加大对问题的研究指导和教改成果的培育。发挥科研引领的作用,做好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高地理论实践研究的课题申报和跟踪指导,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反思,提升科研水平。二是依托职教名师和名师工作室开展专业研究和专业培训,组织名师团队,以交流课、示范课等为抓手,开展校际之间的课堂教学交流观摩活动,引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发挥大赛引领作用,深化技能教学改革

  1. 推动技能大赛转型发展。完善市、区、学校三级大赛体系,实施开放式、普及性大赛新机制,制定促进大赛技能提升的保障措施,发挥全市中职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深化技能教学改革,对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新变化,实现大赛目标转轨。坚持2020 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普惠性,发挥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发展目的,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基本目标。

  2. 坚持大赛与技能教学的有机融合。加强日常的技能教学,把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项目有机结合,开展技能大赛规程研究,结合大赛评分标准、行业标准推进技能教学改革。加大技能大赛题库建设,开展专业技能测试工作,扩大抽测项目,完善抽测评价制度和实施方案,做好市赛和国赛项目对接,实现市赛涵盖100% 国赛项目。2020 年下半年,继续组织全市各专业技能测试并做好成绩分析。

  3. 建立大赛成果转化工作机制。推动技能大赛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教学融合,开展传统优势项目的训练,组队参加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试点项目的比赛。启动部分项目的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与推广培训活动,开展专家引领、金牌教师示范、名师讲座等培训活动,助推技能竞赛成果向专业教学的纵向延伸和大赛成果的示范引领。

  4. 探索“1+ X”证书的技能教学改革。目前青岛市12所学校14 个专业获批成为国家“1+ X”试点。下一步,将技能教学工作重心侧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技能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用性和针对性。

  五、加强教学管理与指导,提升办学效益

  1. 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青岛市将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一是要针对“3+4”、5 年贯通、三二连读、3 年中专等不同学制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模、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二是要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专业和课程,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2. 推动课程标准落地实施。2020 年1 月,教育部下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标准》,3 月,全市教师1000 多人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10 门公共基础课新课标网上培训。下一步,青岛市将制定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意见,推动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开展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3. 加强公共基础课程管理。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2020 年9 月开始,中职学校所有高一年级,统一开设历史课程,共72 课时。新学期开始,将开展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情况调研,针对有些学校课程开设不齐和课时不足的问题,要进行全市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

  4. 推进专业课程领域改革。一要加大专业课程内容改革更新的力度。要重点突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有效对接,突出与工作过程、工作情景、加工工艺的有效对接。要加强校企合作,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发体现典型工作项目的课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二要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课教学实效。要深入研究“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理清这些教学模式本质、结构及实施要素。积极开展主题课例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推广成型的课改经验。

  5. 推进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继续建设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和现代学徒制精品课程,把信息化课程、网络课程等新的元素融合到精品课程之中。注重中职课程的整合与建设,提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加强省级共建共享课程的建设力度,打造多元化、网络化的课程资源。同时,要放宽视界,要瞄准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打造青岛专业教育课程建设品牌。要搭建市级网络平台,展示学校特色课程成果。

  六、深化教研服务,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

  1. 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指导。一是做好普职融通的有机整合。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优势,根据普职融通的课程需求,开发、整合职教特色课程资源,从中职课程体系中遴选部分特色课程,分类开发建设。发挥职教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名师讲堂和技能教学专场演示活动。发挥师资优势,做好普职融通试点班的复习工作。二是实现综合高中有效对接。要做好综合高中的调研,开展优化办学模式研究,完善综合高中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确保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施。做好综合高中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研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2. 规范教材征订渠道和校本教材开发使用。市教育局成立职业教育教材审核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市中职学校教材选用的审核,规范教材选用目录和选用渠道,杜绝盗版、违规教材流入学校。建立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申报制度,严格教材开发的审批,所有教材开发人员须经学校党总支审核。坚决杜绝用校本教材代替国规教材,尤其是一纲一本的国规教材。

  3. 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校本教研指导,搭建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坚持每周五集体调研机制,通过现场听课、研讨、集中反馈等方式,直击问题、查找对策,努力为基层课堂教学提供指导。

  借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东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教研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强化使命担当,明确工作职责,既要加强技能教学研究,为社会输送一般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合格生源。要以朴素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发挥教研引领作用,为构建青岛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应用的贡献。

  END